經管學院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原則,貫徹本研一體化的工作理念,打造黨建引領、團學支撐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工作體系,從思政教育、學業指導、心理幫扶、綜合素養等多方面著手,圍繞小圈化、精細化特點在新書院開展“書院有約”主題系列活動,增強師生互動,打造“小而實”的暖心服務,切實提升學生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凝聚專業師資,深挖輔導員特長,營造書香氛圍為學生“解惑”
解學業發展之惑。經管學院在新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開展多項學業指導活動,推動學生聚焦主責主業,深入專業研究。邀請各系專業教師和優秀學生代表為新生及其家長解答專業有關疑問,為新紅果提供面對面的咨詢;發揮2024級本科生輔導員李政豪的數學專業優勢,定期舉辦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復習答疑課,在考前課后為學生鞏固知識體系;組織朋輩導師進入社區對基礎課程、專業知識、科研競賽等內容進行輔導,推動本碩博自循環體系持續發展。
解工作技能之惑。如何將新興科技成果和社交媒體平臺“為我所用”是數智化時代的熱點問題,經管學院深挖輔導員特長開展特色講座。機電學院2023屆本科畢業生、學院2023級本科生輔導員李光南結合經管專業實際,模擬資料搜集、圖片生成等應用場景深入探索生成式AI的奧秘,切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研究生輔導員“博主”代啟蒙聯手企業優秀IP孵化教練開展自媒體運營實訓課,從選題創作到拍攝剪輯,一站式幫助學生實現“達人”夢想。
解生涯規劃之惑。新書院圍繞升學、就業等規劃方向開展各類專題活動,助力經管學子未來發展。經管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平以一份簡歷的制作為抓手,將自我營銷的概念深入人心,強化學生發展規劃中的自我認識;2024級本科生輔導員、北京市職業規劃大賽金獎獲得者梁煦以“考公咨詢師”的身份為學生分享心得經驗,在傳遞考試秘籍的同時為學生的生涯規劃解惑。
聚焦素質拓展,巧用校內外資源,培育活動新品牌為學生“解壓”
以傳統文化解壓。經管學院開發校內外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修身養性、松弛解壓為切入點,打造高校版“六尺巷工作法”,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學院團委書記王思源充分發揮藝術專業所長,以書法為媒介將“禮讓和諧”的文化融入活動,寓教于樂化教于心;邀請國家一級茶藝師以點茶課程傳遞博弈美學,助力學生在“快節奏”中感悟“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學院組織中醫體驗活動,將專家問診、傳統按摩等活動帶入社區,學生在傳統醫學文化中學會健康生活,學會釋放壓力。
以體育藝術解壓。新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邀請文體專業教師入駐,開展“沉浸式”小班活動課,以小圈多頻的方式覆蓋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每周一中午的中國舞課程讓學生在編排中理解創新思維、團隊思維和系統思維,在舞動中懂得感受藝術、欣賞藝術和享受藝術;每周六上午的瑜伽課圍繞臀腿、脊柱等多主題開展專項課程,學生在改善形體、提升氣質的同時冷靜情緒、緩解焦慮、感悟內心。
入駐黨團組織,激發學生自驅力,構建社區新生態為學生“解心”
解思想成長之心。新書院堅持黨建引領,從基礎維護、場地預約、活動組織等多個方面劃分線上線下責任區,以學生黨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新書院全覆蓋;學生黨支部在社區內組織發展黨員、三會一課、結對共建等事務與活動,充分利用社區空間推動黨建宣傳教育“降本增效”;學院退伍大學生開展征兵宣講會,通過軍旅故事傳遞堅毅不拔、潛心報國的精神。
解自我管理之心。經管學院明確學生在社區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團學支撐作用鼓勵學生在新書院開展社區自治。成立專班社團部門,結合志愿服務支撐社區日常運營、活動組織等各方面工作;開展團學組織聯席會,統籌各部門活動入駐社區,充分落實“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活動陣地作用;舉辦“權來幫你,益心一議”系列活動,響應學生會組織提案常態化工作方法,推動新書院成為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園區。
解自我認識之心。經管學院在社區常態化引入心理服務,開展心理團體輔導、專業心理咨詢等活動幫助學生解決集體生活適應、人際關系交往等大學常見困擾,強化學生的自我認識觀念;2021級本科生輔導員任美伊和2022級本科生輔導員康宇艦發揮音樂專長,秉持“以美育心”理念創新開展音樂心理療愈,融合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以“現場演奏+交流輔導”的方式發揮音樂“心靈鑰匙”的作用,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書院有約”系列活動目前已分層分類開展主題活動40場,覆蓋本研學生1000余人次。新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將持續開展系列活動,著力打造學生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學生活動溫馨家園,總結出新時代交大版“楓橋經驗”。